2013年7月1日,填完志愿之后,我又一次——也可能是最后一次,伫立在留下了我多少甜蜜与辛酸的高三(4)班的教室门前。
 
  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寂寥充满了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空间。算起来,高三的这一年除了吃饭睡觉和为数寥寥的假日,我几乎所有的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。我到校的时间不是很早,离校也不算很迟,所以,教室给我的印象永远都是充盈的——放眼望去,满是书籍,它们见缝插针地生长在我所能想象到的每一个角落。同学们最常见的姿态便是伏案和无尽的练习题、知识点做着希腊神话中希绪弗斯式的斗争。偶尔抬头,彼此目光相触,总会给对方送去一个清新的笑意——这笑容正如三月的阳光,温暖着彼此的心。
 
  我一直感激这一方净土,她带给我太多太多的东西,尽管现在想起来,当初我并没有十分珍惜在这里度过的分分秒秒。记得刚刚步入高三的时候,我依然沿袭十多年一贯的学习态度——慵懒而悠闲。由于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,我常常是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,早晨醒来后总有一段时间意识模糊,所以早读课我通常都是在一种半睡半醒的蒙眬状态中度过的。我很感谢我的座位。我为自己选择的那个第一排靠窗的单人座帮我滤尽外界所有的嘈杂,让我能专注于自己的事情——譬如打个盹、走点神什么的,尽管很容易被老师发现。早读课上短暂的休息已经足以保证我一天都有充沛的精力,所以我在上课期间不管是否在认真听讲,至少时间是基本可以充分利用的。我习惯于把所有的功课都在学校里解决,这样到家以后我可以全心全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——看看电视新闻,听听音乐,写写日记,读读书,上上网,或是在小区里散散步……我总可以把自己学习之外的生活安排得丰富而悠闲。
 
  高三最令我难忘的事莫过于参加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。开始时我从没有想过能够通过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——我深知这是一件概率极小的事。尽管班主任很耐心地鼓励我,同学们都说我没问题,但我总不是那么自信。尽管如此,在别人问起我是否愿意接受挑战时,我都会给大家同一个答复——“我一定尽力!”
 
  “尽人事,听天命。”这是妈妈要我从小持有的人生态度,也是我的座右铭。尽管很多人说这过于消极,然而,实际上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?
 
  虽说很多时候我都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对待老师布置的太多的习题,有很多没有看没有写,但是至少看过写过的东西还是尽力去掌握的。北大自主招生笔试完回家,我生平第一次为考试的事哭了。因为数学考得太不满意了,尤其是错了两道解答题——算是相对简单的两道题,怎么会不遗憾呢(尽管最终得了157分还算不低)。而接下来对付面试是我迄今为止做得最为尽力的一件事——从知道笔试结果入围面试开始,我就做着全身心的准备。面试后的感觉依然不太满意,不过所幸的是居然得到了20分的加分。
 
  这20分的加分可以说给我平添了巨大的压力——因为我已无路可退。来自各方的关注与信任,以及考取北大的目标都让我徒增了许多烦恼。我曾经在一次班会上说过:我是一个职业玩家,我把学习看作娱乐。因为不管什么事情在我看来都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,否则倒不如不干。我很享受在学习时体会到的那种成就感和悠闲感。但事实上,我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基本上推翻了我的这一宣言。
 
  说到学习,我一直按照自己的频率进行。我没有大量地做过题,只是隔三岔五找上一些数学解答题消遣一下而已。我偶尔也会写一篇英语作文给老师改,或者做几道六级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……就是在这种清晨蒙眬而后一天清醒的状态中,我的高三很快地过去了。
 
  我还是很感激自己的记忆力的。整个高三我基本都没怎么看政治书历史书,全靠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,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出来后我真的是一点儿都没有复习(因为北大对获得自主招生考试加分资格者选修课的要求仅为双B),令人惊讶的是高考时依然获得了双A+。不得不承认,命运还是很眷顾我的。
 
  最后的高考,如果单看各门成绩,都有不小的失误,然而最终我还是到达了我的目的地。
 
  当我站在终点回望来路的时候,我的心情只有一种——感恩。在高三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,父母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;我所在中学的老师素来以负责和慈爱著称,我身处其中更能感受到他们的关爱;至于同学们的团结和友善,这不用多说的。
 
  现在,我在收拾着去大学的行李。回想着曾经的课桌上,左手边一杯绿茶或者花茶,右手边一叠书,面前是一本书一支笔,身边便是晴窗一扇,拉开杏色的窗帘,会有金色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书本上,留下疏落的光晕……
 
  ——似水流年,永驻心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