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巧一:搭建素材库

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。很多家长会让孩子摘抄、背诵优美的词句。但真的有用吗?比如“五彩缤纷”“草长莺飞”这类词很美,但什么时候使用它们最合适,孩子往往没有答案,自然就很难运用在写作中。

打开孩子的“五感”,建立真实的体感。“五感”,即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听觉、触觉,你不妨带孩子多出门走走,让他去看、去听、去闻、去摸、去品尝。比如带孩子到森林,他能看到“茂密的树林”,能听到“歌唱的蝉鸣”,把这些感受记下来,就能成为他的素材库。

技巧二:对素材进行分类

分类方式一:按照种类分类,比如关于动物的素材,有南归的大雁,安静的知了;关于天气的素材,有飒飒的风声,高远的天空等等。这种分类方式简单有效。

分类方式二:按照五感分类,即你看到的、你闻到的、你听见的、你触摸到的、你尝到的。比如“妈妈笑得很甜”这样的表达,就是孩子捕捉感受,才能够写出来的句子。

分类方式三:按照情绪分类。高兴的、伤心的、兴奋的,只要这些基本的形容词就能完成分类。比如,“暖暖的阳光”,会让人感到高兴和温暖;“秃了的草地”,会让人觉得伤心……当孩子有了情绪的分类,写作时就能变得非常顺畅和自然。

技巧三:提出好问题

写好作文需要获取信息的能力,给孩子提供三个工具,帮孩子轻松提出好问题。

给孩子放大镜。也就是让孩子能聚焦在细节上。比如给孩子一张天安门的照片,再给他一个放大镜,孩子自然会关注到细节,他会开始追问天安门为什么有门洞?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?看到的细节越多,提出有效的问题就越多。

给孩子一对“小翅膀”。也就是让孩子从高处看事物的空间状态,学会用宏观视角去分析。还是以天安门为例,当孩子在高空中看天安门,自然会问出天安门到底有多宽?天安门后面的房子是什么等问题,通过提问获取到更多的信息。

给孩子一个小沙漏。在沙漏的一面写着“过去”,另一面写着“未来”。让孩子学会向这件事的过去和未来提问,从时间的维度获取信息。比如,天安门以前是什么样子?是先有的天安门,还是先有的故宫?你觉得未来天安门会有哪些变化等等。